Sunday 28 December 2014

齐心合力提防“变种”华教

文:绡晶
董总特大流会闹得沸沸扬扬,7州董联会促请董总主席叶新田辞职。在普罗华裔市民看来,闹管闹,但是不要抹去特大背后的意义,我们关心的是,闹成这样,能否带给华教更好的方向和目标?好好延续中文文化?回到第一个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个特大会成为一个课题?相信很多人,甚至董总本身都搞不清楚。

特大是为了关丹独中。莱纳斯稀土厂事件被揭发后,政府“突然”允许关丹建独中。但是公文一批下来,董总称这不过是又一间“华文私人中学”。特大提案,就是要“通过和接纳关丹中华中学学生参加华文独中统考”。疑问又来了?既然是独中,学生理所当然可以选择参加统考,为什么要用特大来表决?因为有两方面的各异意见出现,有的特大代表认为,虽然关丹独中是另类独中,仍应该像其他独中那样参加统考;而另一些则认为,不能让纯真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出现偏差漏洞。

根据我国现今采用的《1996年教育法令》,那些不由政府出资、维持管理的学校,是为“私立学校”。其实华文独中从来不受政府一分一毫,一直由董事部维持和管理。既然如此,管它是“国民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独中统考以中文为媒介,评估独中生的整个中文教育。那些为了关丹独中辛苦奔走的社会人士,那些冒着不确定因素坚决让孩子上关丹独中的家长,还有认真完成了华文教育的学生,难道最后只能够用马来文来评估在中文的努力?

董总的奇怪考量,让很多家长和本地华人摸不着头脑。由“政府出资或资助与否”来决定,根本就不关系到莘莘学子们该读什么课程,还是考什么考试!难道不可以先让学生去考试,然后才解决他们所担忧的“变种独中”问题?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要求各造不要执著关中是否一所“独中”,最重要是该所中学是以华文教育为主的学校。只要目标一致,将华教发扬光大,最重要是关中是以华文教育及双轨道办学。
可是,所谓华教的定义,具体的目标,到底是怎样,我们不是马华,也不是董总里的人,不得而知。社会从来都是“多数服从少数”,世上1%的人控制着99%的财富,而董总特大的几个人要为几万个心心念念中文教育的学生做决定。

事情经过时间演变,就会失去原意。至今马来西亚华人仍能冠着中文姓氏,享受中文教育,是我们的先贤无私的维护而完整延续下来。而今,不管是华教机构或华基政党,让我们看到的大都是斗争、纷扰,要不然就是口口声声顾全大局。

董总或马华,都应该要抓住事情重点,从华人角度,客观去解决问题,不要再吵吵嚷嚷,或隔岸观火,否则就会让极端分子有机可乘,最后真的成了“变种华教”。

马华《文明磁场》主张把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提升为国际竞争力,并成为华裔和政府的桥梁。这份政纲能否把华教课题,扭转成为“少数(极端分子)服从多数(多元和开明派)”的局面?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否则,就失去原有的意义。马华过去两届大选惨败,面对內忧外患的压力。此刻更须提出一个大方向及理念,并处理好民意。

Tuesday 23 December 2014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大马

为了给朋友当个伴,早前去了一趟台北之旅。虽然不是首次到台湾旅行,但算是首度一个人到处逛逛,得以享受一下单身时光。其中一天到九份买纪念品时,店家老板娘听见中文腔调不像台湾,也不像中国,正好奇笔者是哪里的旅客。

道出国家名字后,老板娘深感意外说:没想到中文说得那么好!一听之下,算是赞赏。不过,这已非首次听到这句惊叹,总觉得赞赏的表面,含有另一种意思。

这让笔者想起马华公会所提倡的《文明磁场》,称要把马来西亚打造为一个文明磁场,以我国的文明特色吸引世界。

马来西亚一直以多元种族和谐共处自豪,拥有多元文化,包含中华、印度、马来群岛和伊斯兰文明,是少数融合了4大文明于一体的国家。

然而,笔者多次的小经历,似乎带出:原来我国的多元文明,其实只有自己引以为傲,其他人根本不清楚我国所具有的特色、我国是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人文。

实际上,我国所具有的文明,是否真获国际认可?我们的多元特色,是否不够特出?抑或其他邻近国家稍微遮盖了我们所要呈现的独特一面?

有些当地人跟笔者聊起,说自己也曾到马来西亚旅行,从柔佛游玩到槟城,甚至有到东马走一趟。这算是对马来西亚不陌生。他们就会向笔者说:原来你是马来西亚华侨!

可是,华侨与华裔听起来有蛮大的差别。笔者觉得,前者听起来就像是居住在海外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中国人;后者则是具有中国血统,但非中国国籍的华人。

与其被称“马来西亚华侨”,笔者认为以“华裔”或“华人”称呼较为贴切。因为使用前者,似乎就是承认和接受了那些偏激、种族主义者,要我国土生土长华裔“回中国”的言论。

马华希望把马来西亚打造为文明磁场,加倍凸现华裔的优势和重要性,固然是好事。然而,在做到这一层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看看我国华裔现有立场与地位。尽管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我们在自己的国家还是以华裔自居,而在极端人士眼中,我们似乎不是本地华人,而是来自中国的外来华侨。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被称为马来西亚人?让全世界重新认识马来西亚的多元,让国人认同马来西亚的多元,才能解开这一个枷锁。

Tuesday 9 December 2014

望文明磁场成大马抵抗单元化的中流砥石

最近有两个听起来令人发笑,但是实际上令人不寒而栗的新闻,这两个新闻都涉及到了民联的伊斯兰党。第一个新闻是伊斯兰党建议以类似断头台的工具,来施行伊斯兰断肢法(因为根据医师宣言,所有的医生都不能执行断肢,因此这个“天才般”的想法就出现了);第二个则是伊斯兰党像马航提交备忘录,认为马航不应该在飞机上贩卖或提供酒类饮品。伊斯兰党在国内不断的制造类似的“话题”;在海外,“伊斯兰国(ISIS)”则在中东地区“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参加他们的“圣战”-具有国际纵队的范儿。类似的极端思想正在不断的威胁着马来西亚的世俗性以及多元性。

作为一个从立国以来就以“世俗化”为基础的国家。然这几年来,占据言论主流的反而是单元化,宗教化的言论,这不仅仅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也在不断的威胁着马来西亚的国基础以及国民的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马华公会总会长提出的文明磁场特别合适宜,这是因为文明磁场的提出,代表了国内的另一种主流的声音,一种坚持世俗化,多元化的声音。

在提出这个文明磁场理念时,有很多人都嘲讽道:“马华什么时候在国阵当家了”、“又是马华的另一个口号了吧”等等。当然说马华现在在国阵“真正”当家,这个是自欺欺人的,可是这不代表马华不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加不代表国家以及人民不需要马华在国阵内发出声音,尤其在这个单元言论横行的时候。

马华提出这个立足多元化的主张,首先国阵内部虽然“酸声”不断,但是没人能够真正否定其内涵,因为不管怎样,国阵还是需要将自己包装成中庸的,世俗的;其次这也能够凝聚国阵内部支持多元化路线的人心;最后,至少马华的主张能够在新闻上抢到版面,把那些单元主义的跳梁小丑逼到角落去。

我个人是希望经过两次非常失败的大选,马华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在哪里,这个价值不仅仅是它在国阵内部的,也是它在人民心中的。这次马华提出文明磁场理论,马华不应该仅仅关注在经济层面上,更加应该重新塑造自己的新价值,至少在下次的大选,人民能够知道马华的卖点在那里,而不是一味的躲在国阵的气质下,而在提出文明磁场的概念后,能够成为马来西亚抵抗单元化潮流的中流砥石。

Monday 8 December 2014

浮动机制的正能量磁场

政府在12月开始落实油价“管理式浮动机制”,121日凌晨之后,因国际油价跌破每桶70美元,国内的RON95RON97每公升分别下调4仙及9仙。一直担心钱包会随着油价浮动而“厚度不保”的小市民,暂时松了一口气。

根据一些财经专家预测,目前国际油价持续走跌,预料一年半载内,国际油价将维持在低迷情况,我国人民也将因而受惠。至少,在未来大半年,我们可以为市场变化做些最基本的财政准备。

这几天,几乎所有油站RON97汽油皆不足供应,张贴着“暂无供应”的纸条,也许也宣示着,马来西亚人民即将步入“少优待,多竞争”的现实时代。

糖价在去年已经被取消补贴,而明年4月以后,马来西亚也将实现计划已久的消费税。不管人民愿意不愿意,我们已经逐渐踏入全竞争市场。大家天天在喊着的国际化,现在不就是由“减补贴”开始进行了?

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享有着各种国家福利,一直在“发展中国家”、无天灾的地环境照顾中悠哉悠哉,并享受着低房地产价格而带来的各种低压生活。很多时候,大家会理所当然地要求更多,而忘了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必然的,忘了竞争是促使社会进步的一个因素。

进入全球化时代,没人能逃得脱竞争,也难以再待在舒适圈。政府致力终结赤字,削减民生必需品补贴与加税双管齐下。人民可能会苦一阵子,但客观的期望是,不要苦几辈子。我们这一代人的咬一咬牙关,也许能拼出一片全新财政天地,不会“债延三代”。

和市场浮动同步,坏处是竞争力不够而落后,好处是能够激发潜能,让社会更上一层楼。公平的是有福同享,最坏的打算是有难同当。汽油价格大降,首先抚平了人民的不安,证明事情也许不是所想象的那样坏。

文明磁场就是提升马来西亚人的国际机会为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已改变,现在是亚洲崛起的年代。当全球都把精力放在这个地区时,而就是马来西亚的机会,因为大马有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力量在此,我们能制造很好的磁场,发出正能量,吸引投资者到大马,同时也可进入他们的市场。文明磁场完全能够帮助整个族群、让整个大马了解整个国际的趋势。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也要稍微调整,以符合华社和多元民族的需求,国家才能不断的进步。这个文明,就是一个正面磁场,它能发出正能量,能吸引很多人,正面发展大马、开拓商机。

同样地,政府在削减民生必需品补贴,并加税的同时,正是需要把一股同样的正能量散发出去,让人民从各种视为压迫的措施中,明白背后的正面讯息。唯有获得人民的了解和理解,在大家齐心合意,在正能量之下启动一切措施,才能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Thursday 4 December 2014

城市乡区发展不均,加速人口老化问题

华人新村在马来西亚存在进入花甲年头,目前大马半岛共有452个华人新村,人口估计超过120万人。随着时代变迁和地区发展,大部分的新村人口分布为85%华人;10%马来人和5%印度人。早期的华人新村多为木屋区,今日也已经被翻新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洋房。

但是,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把乡村发展远远抛离,升学和就业机会以城市为主,来自乡村的年轻人不得不到城市升学、就业,继而在城市组织家庭落地生根,把老一辈的家人留在乡村。这种人口外移的趋势形成了新村老化的现象。

除了人口外移,华裔生育率在近十年来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6070年代的家庭和千禧年的家庭人口几乎减半,即可预见出生率跟人口老化的速度不成比例。相比友族,尤其是巫裔的生育率收窄的程度不见明显。也就是说,华裔人口老化的比率会比其他种族来得高。

土地局的人口移植的2040年人口比例预测数据显示,土著人口会比2010年增加47.3%,达到2600万人,华裔人口只会增加10.4%700万人而已。

新村发展缓慢,基建设备和就业机会缺乏,加上高等学府主要遍布城市,导致年轻一代在念书毕业后就落脚城市就业,继而落地生根建立家庭。这股趋势不但导致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悬殊,也令发展重心失衡。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增加的需求,城市外围成为发展重点地带,这包括基建设备、交通、通讯、教育和经济建设,都有显著的发展。反之,在偏远的乡村或新村,却形成了人口老化迅速的窘境。现实情况现实,并非年青人偏好都市生活,而是乡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令年轻一辈不得不往外发展。虽说目前的网络发达,但以服务和制造业为重心的我国还未达到虚拟掌控或执行业务的时代。

在独立初期至七十年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约27%,但目前,城市乡村的人口比例已经对调,城市人口高达71%,乡村人口仅有29%。虽说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只有5%,但估计在10年后,人口老化的现象将会形成。

在经济转型执行计划下,大吉隆坡计划固然是发展重点,但要提升人均收入,乡村发展和提升不容忽视。尤其新村的发展更是影响深远。城市发展过于迅速,乡村发展缓慢,不但令整体发展失衡,也会加剧贫富悬殊的问题。城市过度拥挤即将衍生的问题包括屋价暴涨和城市贫穷加剧。

笔者认为,乡区发展应该阶段性进行,建立基建设施和吸引投资,就业机会形成自然能吸引年青人回流。以马来西亚的地理形式分布而言,要全面发展乡区虽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行。我们可借镜先进国家的成功例子作参考,行动比不动来得实际。


Wednesday 3 December 2014

多元文化乃大马区域竞争当的最强武器

文明磁场-一开始从电台新闻上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着实令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为名字听起来相当的“高大上”,但是如果单纯字面上来说,真是非常难以让人直接展开联想。当时我的想法是,这可能又是某政党随口喊出的新口号,用来骗骗人民的选票。

因缘巧合下,在一份报纸上读到,推出这个施政理念的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希望,通过文明磁场这个理念-“把我国多元文化,世俗性、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国家政策保存和发扬,提升为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个说明听起来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后来配合“一个大马”这个国阵的施政框架,我个人认为这还是比较能体现这个概念的内涵。

一个大马概念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在于强调马来西亚国民之间所存在的“共同性”,在确认大家“共同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国民之前互相的妥协、谅解。最终马来西亚这个最大公约数下团结起来,这个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唯一能够走的道路。“文明磁场”则是在立基于这个最大公约数下,强调各个国民、种族、文化的不同,进而让世界各种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够在这个国家找到他熟悉的一面,从而提升了马来西亚的竞争能力。

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个国家以及个体之前的同质性越来越高,如何能够在“芸芸众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国家以及每个个体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而文化的多元性-我认为就是马来西亚在区域竞争当中最强大的武器。因为文化的多元性,我们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有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谅解,也更加能够接收不同文化的优点。

更加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汇聚的地方,马来西亚天生就必须“尊重”并且“包容”各种的文化。可是近年来各种的极端思想乃至单元主义的“喧嚣”,马华此时重磅提出这个理念,能够夯实马来西亚的立国基础。


当然,提出这个概念的马华还需要在未来完善“文明磁场”这个概念,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概念还是“空中楼阁”,各种的配套政策、理念等等,还需要完善。无论如何,如何何能够在这个大潮当中脱颖而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确保国民团结下(保证国家的稳定性),文明磁场的概念如果能够良好的执行,并且贯彻在国家政策中,那么这个概念可能就是我们马来西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不应设固打制以能力素质聘公务员

每年总稽查司报告出炉,揭露政府部门的诸多弊端,事件层出不穷,大家都已看透宛如“门面功夫”的报告,也深知这只是公开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桌下的交易是还没被发现。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促政府必须革除严重犯错的公务员。不过,政府早前的说法,宛如是已严惩涉及弊案的公务员。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韩沙早前称,《2012年度总稽查司报告》所揭露涉弊案的108人中,有一人被革职、29人被罚附加费、12人被警告等。

他称,政府是希望给公务员机会,不公布犯下非刑事罪者的名字。同时,他还承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在不同部门,总稽查局此举让外界认为问题一直重复。

若这种弊案每年都出现在不同部门,意味政府没有吸取教训,也没有认真看待弊端的起源,甚至“清理门户”,最终让类似的事情屡次重演。

曾有一位政治人物指,总稽查报告发布反映出我国政府与公务领域有很大改进与提升空间。政府应借此作为深刻检讨的契机,致力提升公务员体系的工作效率、人员素质、部门协调和危机管理等。

从每年稽查报告所揭露的弊端来看,我国庞大的公务员是危机也是契机。若管理不当,也只是白领薪水,而马华在《文明磁场》施政框架中提及,放眼通过推动经济的手段,激发商机和减少公务员,以更吸引人的薪酬和条件提高公务员水平。

然而,若要达到这目标,首先就需促政府多元化政策,不能再墨守成规的设立固打制,特别是聘请特定的种族,而应该是以个人素质能力的遴选审核机制,作为首要录取的考量。

当下大量的土著同胞依然停留在经济活动的底层也,也是另一个造成政府部门弊端丛生的主因,加上对薪资和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很多时候因金钱蒙蔽和贪图方便,就会犯下各种弊案。

《文明磁场》施政框架点出,若可兑现其中提及的促进制造业进军海外、提供大量服务业机会给非华裔加盟等,都可放眼减少贪污和罪案,这至少对稽查报告中的弊案数量和涉案公务员人数有望逐步降低。

接下来,政府落实消费税,物价、燃油应声而起,还有通货膨胀,势必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活,恐怕再不尽速采取行动,弊端可能会持续在政府部门中蔓延。


马航事故打击游客信心,免签证费料吸引中游客

今年是“2014马来西亚旅游年”,但同时旅游业在今年的不利事件也特别多,包括马航MH370失联事件和MH17空难事故,以及沙巴绑架游客事件,大大降低马来西亚作为旅游天堂的声望。

虽说这三起事件属不同案例,但其中两起事件涉及中国游客,导致中国访马游客人数大大减低。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的中国游客人数比去年下跌了11.8%,而台湾游客也减少了2.9%。特别是发生MH370失联事件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游客人数剧烈下跌30%

中国自开放以来无论是工商业还是旅游业,都被视为是商机无限的契机。在国家发展下,中国人均收入显著增长,令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随之提升,对出国旅游也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中国游客被世界各国旅游业吸金的主要对象,当然我国也不例外。

截至今年7月,马来西亚总游客量为1387万人次,上升10.5%。但是,随着上述3起事件后,今年前7个月的中国及台湾地区游客人数比2013年同期确有下降。其中,中国游客从2013年同期的1137000人次减少11.8%997000人次。而台湾游客也从17万人次下跌2.9%16万人次。

较乐观的是,年终假期的来临有望恢复中国游客对大马旅游的信心。再加上,旅游与文化部早前表示将在明年1月落实中国游客豁免签证费的措施,以鼓励中国游客回流。

其实,东盟多国早已落实免中国游客签证费,尤其泰国最为领先,而印尼也准备在明年开始实行此措施。因此,豁免游客签证显然将成为吸引中国游客的一大卖点。

其实,我国的多元种族特色闻名世界,中国与马来西亚华裔有着渊源流长的密切关系,加上马中建交40年,因此豁免游客签证费,有望提升中国游客到访的流量。

虽然我国的在入境旅游客源中,新加坡、印尼与泰国游客占约70%的大多数,但中国这块大饼绝对不容忽视。

自从马航今年发生两宗空难事件之后,旅游业者和华社多次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以吸引中国游客回流,包括给予中国游客30天的免签证优惠,或者是马中两国政府尽早推动互相免签证的措施。甚至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早前也认为马中互相豁免签证是建立在双向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对于华裔旅游业者而言,基于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若到访的中国游客人数提升,华裔业者将是首要受惠的对象。而配合政府即将落实免签证费之际,业者理应及早作好准备,甚至是拟定一系列的推广计划,包括向中国游客进行促销活动、通过旅游促进局安排中国旅游社实地旅游等。而华社领袖更应发挥马中建交的友谊,向中国致力推广马来西亚旅游业,以及马来西亚各景点的丰富特色。

Monday 1 December 2014

文明磁场,与我何干?/ 态度,决定马华前方道路。

某天在报章读到文明磁场这个看似新颖又充满希望的马华施政框架。问了身边几个年轻人,知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磁场?所给的答案皆是不知道,他们都无法从字面理解其中意义。也许,并不是时下的青年对政治冷感,而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基政党的施政框架,是否足够扎实,并以普及、清晰的方式,渗透到华裔各个阶层的消息库?

每一个施政框架,都必须有适当的宣扬管道,除了一贯地让大家告诉大家,也必须要有足够说服力,让一般华裔都明白,这个施政方式,对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样才会吸引全体华裔的注意。有了大众的认可,所谓的文明磁场,才有广施的效益。否则,只不过是另一个四字名词罢了。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是在第61届马华中央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实行一套施政框架,更具体地诠释一个马来西亚概念。这个框架,将展现马来西亚华裔社会如何通过经济优势,和文化力量来配合其他族群,克服各种社会挑战,把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升华为国际竞争优势。这个跨越族群的施政框架,被命名为一个马来西亚文明磁场。总的来说,文明磁场的定义,是把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提升为国际竞争力。

听说,在文明磁场的施政框架下,马华将协助华裔中小型工业还有服务业,获得政府配合,结合国企力量,和非华裔的加盟,实现区域分工、西方式管理和全球布局,吸引亚洲四大文明地区迅速崛起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照这样的字面诠释,似乎马华愿意成为本地华裔族群和政府单位的沟通桥梁,让更多有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得到政府配合,公平竞争商业机会。这样看来,对华裔来说,似乎是好消息。

问题是,

时下年轻人不难知道什么是709428是因为符号好记诵,而是他们明白这些运动的意思,能够体会这几件事的意思,且和他们息息相关。如今的人从白种管道,收获千种消息,马华的施政框架,必须仔细、具有实施可能,且证实到马华的施政能力,才得以让大众信服。

文明磁场,在很多华裔看来,马华好像又实施了一个高高在上,又是小众人民获益的施政框架,与大部分小市民无关。了解与否,都没啥影响。他们看了一眼,又继续密切注意消费税的实施、燃油随市场波动、莱纳斯稀土厂等等各种民生和经济问题。这些事才能够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深印,因为都和大家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身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基政党,马华所必须为华裔展现的,是诚恳。马华是否诚恳地作华裔与政府的桥梁,为华裔发言?马华是否会让框架透明化、开诚布公?是否诚恳地表明马华的实力或不力?马来西亚华人所要看到的,首先是一个诚恳的态度,则接下来一切施政框架,才能扎实并踏实实行。态度,绝对决定马华前方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