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8 December 2014

齐心合力提防“变种”华教

文:绡晶
董总特大流会闹得沸沸扬扬,7州董联会促请董总主席叶新田辞职。在普罗华裔市民看来,闹管闹,但是不要抹去特大背后的意义,我们关心的是,闹成这样,能否带给华教更好的方向和目标?好好延续中文文化?回到第一个问题,至于为什么这个特大会成为一个课题?相信很多人,甚至董总本身都搞不清楚。

特大是为了关丹独中。莱纳斯稀土厂事件被揭发后,政府“突然”允许关丹建独中。但是公文一批下来,董总称这不过是又一间“华文私人中学”。特大提案,就是要“通过和接纳关丹中华中学学生参加华文独中统考”。疑问又来了?既然是独中,学生理所当然可以选择参加统考,为什么要用特大来表决?因为有两方面的各异意见出现,有的特大代表认为,虽然关丹独中是另类独中,仍应该像其他独中那样参加统考;而另一些则认为,不能让纯真的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出现偏差漏洞。

根据我国现今采用的《1996年教育法令》,那些不由政府出资、维持管理的学校,是为“私立学校”。其实华文独中从来不受政府一分一毫,一直由董事部维持和管理。既然如此,管它是“国民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独中统考以中文为媒介,评估独中生的整个中文教育。那些为了关丹独中辛苦奔走的社会人士,那些冒着不确定因素坚决让孩子上关丹独中的家长,还有认真完成了华文教育的学生,难道最后只能够用马来文来评估在中文的努力?

董总的奇怪考量,让很多家长和本地华人摸不着头脑。由“政府出资或资助与否”来决定,根本就不关系到莘莘学子们该读什么课程,还是考什么考试!难道不可以先让学生去考试,然后才解决他们所担忧的“变种独中”问题?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要求各造不要执著关中是否一所“独中”,最重要是该所中学是以华文教育为主的学校。只要目标一致,将华教发扬光大,最重要是关中是以华文教育及双轨道办学。
可是,所谓华教的定义,具体的目标,到底是怎样,我们不是马华,也不是董总里的人,不得而知。社会从来都是“多数服从少数”,世上1%的人控制着99%的财富,而董总特大的几个人要为几万个心心念念中文教育的学生做决定。

事情经过时间演变,就会失去原意。至今马来西亚华人仍能冠着中文姓氏,享受中文教育,是我们的先贤无私的维护而完整延续下来。而今,不管是华教机构或华基政党,让我们看到的大都是斗争、纷扰,要不然就是口口声声顾全大局。

董总或马华,都应该要抓住事情重点,从华人角度,客观去解决问题,不要再吵吵嚷嚷,或隔岸观火,否则就会让极端分子有机可乘,最后真的成了“变种华教”。

马华《文明磁场》主张把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提升为国际竞争力,并成为华裔和政府的桥梁。这份政纲能否把华教课题,扭转成为“少数(极端分子)服从多数(多元和开明派)”的局面?这是大家需要思考的,否则,就失去原有的意义。马华过去两届大选惨败,面对內忧外患的压力。此刻更须提出一个大方向及理念,并处理好民意。

Tuesday 23 December 2014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大马

为了给朋友当个伴,早前去了一趟台北之旅。虽然不是首次到台湾旅行,但算是首度一个人到处逛逛,得以享受一下单身时光。其中一天到九份买纪念品时,店家老板娘听见中文腔调不像台湾,也不像中国,正好奇笔者是哪里的旅客。

道出国家名字后,老板娘深感意外说:没想到中文说得那么好!一听之下,算是赞赏。不过,这已非首次听到这句惊叹,总觉得赞赏的表面,含有另一种意思。

这让笔者想起马华公会所提倡的《文明磁场》,称要把马来西亚打造为一个文明磁场,以我国的文明特色吸引世界。

马来西亚一直以多元种族和谐共处自豪,拥有多元文化,包含中华、印度、马来群岛和伊斯兰文明,是少数融合了4大文明于一体的国家。

然而,笔者多次的小经历,似乎带出:原来我国的多元文明,其实只有自己引以为傲,其他人根本不清楚我国所具有的特色、我国是有着什么样的文化人文。

实际上,我国所具有的文明,是否真获国际认可?我们的多元特色,是否不够特出?抑或其他邻近国家稍微遮盖了我们所要呈现的独特一面?

有些当地人跟笔者聊起,说自己也曾到马来西亚旅行,从柔佛游玩到槟城,甚至有到东马走一趟。这算是对马来西亚不陌生。他们就会向笔者说:原来你是马来西亚华侨!

可是,华侨与华裔听起来有蛮大的差别。笔者觉得,前者听起来就像是居住在海外或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中国人;后者则是具有中国血统,但非中国国籍的华人。

与其被称“马来西亚华侨”,笔者认为以“华裔”或“华人”称呼较为贴切。因为使用前者,似乎就是承认和接受了那些偏激、种族主义者,要我国土生土长华裔“回中国”的言论。

马华希望把马来西亚打造为文明磁场,加倍凸现华裔的优势和重要性,固然是好事。然而,在做到这一层之前,我们是否应该先看看我国华裔现有立场与地位。尽管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大半辈子,我们在自己的国家还是以华裔自居,而在极端人士眼中,我们似乎不是本地华人,而是来自中国的外来华侨。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被称为马来西亚人?让全世界重新认识马来西亚的多元,让国人认同马来西亚的多元,才能解开这一个枷锁。

Tuesday 9 December 2014

望文明磁场成大马抵抗单元化的中流砥石

最近有两个听起来令人发笑,但是实际上令人不寒而栗的新闻,这两个新闻都涉及到了民联的伊斯兰党。第一个新闻是伊斯兰党建议以类似断头台的工具,来施行伊斯兰断肢法(因为根据医师宣言,所有的医生都不能执行断肢,因此这个“天才般”的想法就出现了);第二个则是伊斯兰党像马航提交备忘录,认为马航不应该在飞机上贩卖或提供酒类饮品。伊斯兰党在国内不断的制造类似的“话题”;在海外,“伊斯兰国(ISIS)”则在中东地区“开疆拓土”,更重要的是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参加他们的“圣战”-具有国际纵队的范儿。类似的极端思想正在不断的威胁着马来西亚的世俗性以及多元性。

作为一个从立国以来就以“世俗化”为基础的国家。然这几年来,占据言论主流的反而是单元化,宗教化的言论,这不仅仅给人一个错误的印象,也在不断的威胁着马来西亚的国基础以及国民的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马华公会总会长提出的文明磁场特别合适宜,这是因为文明磁场的提出,代表了国内的另一种主流的声音,一种坚持世俗化,多元化的声音。

在提出这个文明磁场理念时,有很多人都嘲讽道:“马华什么时候在国阵当家了”、“又是马华的另一个口号了吧”等等。当然说马华现在在国阵“真正”当家,这个是自欺欺人的,可是这不代表马华不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更加不代表国家以及人民不需要马华在国阵内发出声音,尤其在这个单元言论横行的时候。

马华提出这个立足多元化的主张,首先国阵内部虽然“酸声”不断,但是没人能够真正否定其内涵,因为不管怎样,国阵还是需要将自己包装成中庸的,世俗的;其次这也能够凝聚国阵内部支持多元化路线的人心;最后,至少马华的主张能够在新闻上抢到版面,把那些单元主义的跳梁小丑逼到角落去。

我个人是希望经过两次非常失败的大选,马华要知道它的核心价值在哪里,这个价值不仅仅是它在国阵内部的,也是它在人民心中的。这次马华提出文明磁场理论,马华不应该仅仅关注在经济层面上,更加应该重新塑造自己的新价值,至少在下次的大选,人民能够知道马华的卖点在那里,而不是一味的躲在国阵的气质下,而在提出文明磁场的概念后,能够成为马来西亚抵抗单元化潮流的中流砥石。

Monday 8 December 2014

浮动机制的正能量磁场

政府在12月开始落实油价“管理式浮动机制”,121日凌晨之后,因国际油价跌破每桶70美元,国内的RON95RON97每公升分别下调4仙及9仙。一直担心钱包会随着油价浮动而“厚度不保”的小市民,暂时松了一口气。

根据一些财经专家预测,目前国际油价持续走跌,预料一年半载内,国际油价将维持在低迷情况,我国人民也将因而受惠。至少,在未来大半年,我们可以为市场变化做些最基本的财政准备。

这几天,几乎所有油站RON97汽油皆不足供应,张贴着“暂无供应”的纸条,也许也宣示着,马来西亚人民即将步入“少优待,多竞争”的现实时代。

糖价在去年已经被取消补贴,而明年4月以后,马来西亚也将实现计划已久的消费税。不管人民愿意不愿意,我们已经逐渐踏入全竞争市场。大家天天在喊着的国际化,现在不就是由“减补贴”开始进行了?

过去数十年,我们一直享有着各种国家福利,一直在“发展中国家”、无天灾的地环境照顾中悠哉悠哉,并享受着低房地产价格而带来的各种低压生活。很多时候,大家会理所当然地要求更多,而忘了所拥有的一切并不是必然的,忘了竞争是促使社会进步的一个因素。

进入全球化时代,没人能逃得脱竞争,也难以再待在舒适圈。政府致力终结赤字,削减民生必需品补贴与加税双管齐下。人民可能会苦一阵子,但客观的期望是,不要苦几辈子。我们这一代人的咬一咬牙关,也许能拼出一片全新财政天地,不会“债延三代”。

和市场浮动同步,坏处是竞争力不够而落后,好处是能够激发潜能,让社会更上一层楼。公平的是有福同享,最坏的打算是有难同当。汽油价格大降,首先抚平了人民的不安,证明事情也许不是所想象的那样坏。

文明磁场就是提升马来西亚人的国际机会为基础,随着全球经济已改变,现在是亚洲崛起的年代。当全球都把精力放在这个地区时,而就是马来西亚的机会,因为大马有多元的文化、多元的力量在此,我们能制造很好的磁场,发出正能量,吸引投资者到大马,同时也可进入他们的市场。文明磁场完全能够帮助整个族群、让整个大马了解整个国际的趋势。

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也要稍微调整,以符合华社和多元民族的需求,国家才能不断的进步。这个文明,就是一个正面磁场,它能发出正能量,能吸引很多人,正面发展大马、开拓商机。

同样地,政府在削减民生必需品补贴,并加税的同时,正是需要把一股同样的正能量散发出去,让人民从各种视为压迫的措施中,明白背后的正面讯息。唯有获得人民的了解和理解,在大家齐心合意,在正能量之下启动一切措施,才能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Thursday 4 December 2014

城市乡区发展不均,加速人口老化问题

华人新村在马来西亚存在进入花甲年头,目前大马半岛共有452个华人新村,人口估计超过120万人。随着时代变迁和地区发展,大部分的新村人口分布为85%华人;10%马来人和5%印度人。早期的华人新村多为木屋区,今日也已经被翻新成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洋房。

但是,城市化的发展步伐把乡村发展远远抛离,升学和就业机会以城市为主,来自乡村的年轻人不得不到城市升学、就业,继而在城市组织家庭落地生根,把老一辈的家人留在乡村。这种人口外移的趋势形成了新村老化的现象。

除了人口外移,华裔生育率在近十年来出现明显下滑的趋势。6070年代的家庭和千禧年的家庭人口几乎减半,即可预见出生率跟人口老化的速度不成比例。相比友族,尤其是巫裔的生育率收窄的程度不见明显。也就是说,华裔人口老化的比率会比其他种族来得高。

土地局的人口移植的2040年人口比例预测数据显示,土著人口会比2010年增加47.3%,达到2600万人,华裔人口只会增加10.4%700万人而已。

新村发展缓慢,基建设备和就业机会缺乏,加上高等学府主要遍布城市,导致年轻一代在念书毕业后就落脚城市就业,继而落地生根建立家庭。这股趋势不但导致城市和乡村的人口分布悬殊,也令发展重心失衡。

为了满足城市人口增加的需求,城市外围成为发展重点地带,这包括基建设备、交通、通讯、教育和经济建设,都有显著的发展。反之,在偏远的乡村或新村,却形成了人口老化迅速的窘境。现实情况现实,并非年青人偏好都市生活,而是乡区的就业机会有限,令年轻一辈不得不往外发展。虽说目前的网络发达,但以服务和制造业为重心的我国还未达到虚拟掌控或执行业务的时代。

在独立初期至七十年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约27%,但目前,城市乡村的人口比例已经对调,城市人口高达71%,乡村人口仅有29%。虽说我国目前65岁以上的人口只有5%,但估计在10年后,人口老化的现象将会形成。

在经济转型执行计划下,大吉隆坡计划固然是发展重点,但要提升人均收入,乡村发展和提升不容忽视。尤其新村的发展更是影响深远。城市发展过于迅速,乡村发展缓慢,不但令整体发展失衡,也会加剧贫富悬殊的问题。城市过度拥挤即将衍生的问题包括屋价暴涨和城市贫穷加剧。

笔者认为,乡区发展应该阶段性进行,建立基建设施和吸引投资,就业机会形成自然能吸引年青人回流。以马来西亚的地理形式分布而言,要全面发展乡区虽不容易,但并不是不可行。我们可借镜先进国家的成功例子作参考,行动比不动来得实际。


Wednesday 3 December 2014

多元文化乃大马区域竞争当的最强武器

文明磁场-一开始从电台新闻上听到这个名词的时候,着实令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因为名字听起来相当的“高大上”,但是如果单纯字面上来说,真是非常难以让人直接展开联想。当时我的想法是,这可能又是某政党随口喊出的新口号,用来骗骗人民的选票。

因缘巧合下,在一份报纸上读到,推出这个施政理念的马华公会总会长廖中莱希望,通过文明磁场这个理念-“把我国多元文化,世俗性、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国家政策保存和发扬,提升为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这个说明听起来还是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后来配合“一个大马”这个国阵的施政框架,我个人认为这还是比较能体现这个概念的内涵。

一个大马概念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在于强调马来西亚国民之间所存在的“共同性”,在确认大家“共同性”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国民之前互相的妥协、谅解。最终马来西亚这个最大公约数下团结起来,这个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马来西亚唯一能够走的道路。“文明磁场”则是在立基于这个最大公约数下,强调各个国民、种族、文化的不同,进而让世界各种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够在这个国家找到他熟悉的一面,从而提升了马来西亚的竞争能力。

事实上,随着全球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各个国家以及个体之前的同质性越来越高,如何能够在“芸芸众生”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国家以及每个个体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而文化的多元性-我认为就是马来西亚在区域竞争当中最强大的武器。因为文化的多元性,我们对于来自不同文化有着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谅解,也更加能够接收不同文化的优点。

更加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多民族、多种文化汇聚的地方,马来西亚天生就必须“尊重”并且“包容”各种的文化。可是近年来各种的极端思想乃至单元主义的“喧嚣”,马华此时重磅提出这个理念,能够夯实马来西亚的立国基础。


当然,提出这个概念的马华还需要在未来完善“文明磁场”这个概念,因为到目前为止,这个概念还是“空中楼阁”,各种的配套政策、理念等等,还需要完善。无论如何,如何何能够在这个大潮当中脱颖而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确保国民团结下(保证国家的稳定性),文明磁场的概念如果能够良好的执行,并且贯彻在国家政策中,那么这个概念可能就是我们马来西亚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

不应设固打制以能力素质聘公务员

每年总稽查司报告出炉,揭露政府部门的诸多弊端,事件层出不穷,大家都已看透宛如“门面功夫”的报告,也深知这只是公开冰山一角,还有许多桌下的交易是还没被发现。

前财政部长敦达因促政府必须革除严重犯错的公务员。不过,政府早前的说法,宛如是已严惩涉及弊案的公务员。政府首席秘书丹斯里韩沙早前称,《2012年度总稽查司报告》所揭露涉弊案的108人中,有一人被革职、29人被罚附加费、12人被警告等。

他称,政府是希望给公务员机会,不公布犯下非刑事罪者的名字。同时,他还承同样的问题,会出现在不同部门,总稽查局此举让外界认为问题一直重复。

若这种弊案每年都出现在不同部门,意味政府没有吸取教训,也没有认真看待弊端的起源,甚至“清理门户”,最终让类似的事情屡次重演。

曾有一位政治人物指,总稽查报告发布反映出我国政府与公务领域有很大改进与提升空间。政府应借此作为深刻检讨的契机,致力提升公务员体系的工作效率、人员素质、部门协调和危机管理等。

从每年稽查报告所揭露的弊端来看,我国庞大的公务员是危机也是契机。若管理不当,也只是白领薪水,而马华在《文明磁场》施政框架中提及,放眼通过推动经济的手段,激发商机和减少公务员,以更吸引人的薪酬和条件提高公务员水平。

然而,若要达到这目标,首先就需促政府多元化政策,不能再墨守成规的设立固打制,特别是聘请特定的种族,而应该是以个人素质能力的遴选审核机制,作为首要录取的考量。

当下大量的土著同胞依然停留在经济活动的底层也,也是另一个造成政府部门弊端丛生的主因,加上对薪资和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很多时候因金钱蒙蔽和贪图方便,就会犯下各种弊案。

《文明磁场》施政框架点出,若可兑现其中提及的促进制造业进军海外、提供大量服务业机会给非华裔加盟等,都可放眼减少贪污和罪案,这至少对稽查报告中的弊案数量和涉案公务员人数有望逐步降低。

接下来,政府落实消费税,物价、燃油应声而起,还有通货膨胀,势必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活,恐怕再不尽速采取行动,弊端可能会持续在政府部门中蔓延。


马航事故打击游客信心,免签证费料吸引中游客

今年是“2014马来西亚旅游年”,但同时旅游业在今年的不利事件也特别多,包括马航MH370失联事件和MH17空难事故,以及沙巴绑架游客事件,大大降低马来西亚作为旅游天堂的声望。

虽说这三起事件属不同案例,但其中两起事件涉及中国游客,导致中国访马游客人数大大减低。

统计显示,今年1月至7月的中国游客人数比去年下跌了11.8%,而台湾游客也减少了2.9%。特别是发生MH370失联事件之后的3个月内,中国游客人数剧烈下跌30%

中国自开放以来无论是工商业还是旅游业,都被视为是商机无限的契机。在国家发展下,中国人均收入显著增长,令人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随之提升,对出国旅游也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中国游客被世界各国旅游业吸金的主要对象,当然我国也不例外。

截至今年7月,马来西亚总游客量为1387万人次,上升10.5%。但是,随着上述3起事件后,今年前7个月的中国及台湾地区游客人数比2013年同期确有下降。其中,中国游客从2013年同期的1137000人次减少11.8%997000人次。而台湾游客也从17万人次下跌2.9%16万人次。

较乐观的是,年终假期的来临有望恢复中国游客对大马旅游的信心。再加上,旅游与文化部早前表示将在明年1月落实中国游客豁免签证费的措施,以鼓励中国游客回流。

其实,东盟多国早已落实免中国游客签证费,尤其泰国最为领先,而印尼也准备在明年开始实行此措施。因此,豁免游客签证显然将成为吸引中国游客的一大卖点。

其实,我国的多元种族特色闻名世界,中国与马来西亚华裔有着渊源流长的密切关系,加上马中建交40年,因此豁免游客签证费,有望提升中国游客到访的流量。

虽然我国的在入境旅游客源中,新加坡、印尼与泰国游客占约70%的大多数,但中国这块大饼绝对不容忽视。

自从马航今年发生两宗空难事件之后,旅游业者和华社多次呼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以吸引中国游客回流,包括给予中国游客30天的免签证优惠,或者是马中两国政府尽早推动互相免签证的措施。甚至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黄惠康早前也认为马中互相豁免签证是建立在双向和互惠互利的基础上。


对于华裔旅游业者而言,基于语言和文化上的优势,若到访的中国游客人数提升,华裔业者将是首要受惠的对象。而配合政府即将落实免签证费之际,业者理应及早作好准备,甚至是拟定一系列的推广计划,包括向中国游客进行促销活动、通过旅游促进局安排中国旅游社实地旅游等。而华社领袖更应发挥马中建交的友谊,向中国致力推广马来西亚旅游业,以及马来西亚各景点的丰富特色。

Monday 1 December 2014

文明磁场,与我何干?/ 态度,决定马华前方道路。

某天在报章读到文明磁场这个看似新颖又充满希望的马华施政框架。问了身边几个年轻人,知不知道什么是文明磁场?所给的答案皆是不知道,他们都无法从字面理解其中意义。也许,并不是时下的青年对政治冷感,而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基政党的施政框架,是否足够扎实,并以普及、清晰的方式,渗透到华裔各个阶层的消息库?

每一个施政框架,都必须有适当的宣扬管道,除了一贯地让大家告诉大家,也必须要有足够说服力,让一般华裔都明白,这个施政方式,对每个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那样才会吸引全体华裔的注意。有了大众的认可,所谓的文明磁场,才有广施的效益。否则,只不过是另一个四字名词罢了。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是在第61届马华中央代表大会上提出要实行一套施政框架,更具体地诠释一个马来西亚概念。这个框架,将展现马来西亚华裔社会如何通过经济优势,和文化力量来配合其他族群,克服各种社会挑战,把一个马来西亚概念升华为国际竞争优势。这个跨越族群的施政框架,被命名为一个马来西亚文明磁场。总的来说,文明磁场的定义,是把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提升为国际竞争力。

听说,在文明磁场的施政框架下,马华将协助华裔中小型工业还有服务业,获得政府配合,结合国企力量,和非华裔的加盟,实现区域分工、西方式管理和全球布局,吸引亚洲四大文明地区迅速崛起的消费者和投资者。

照这样的字面诠释,似乎马华愿意成为本地华裔族群和政府单位的沟通桥梁,让更多有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得到政府配合,公平竞争商业机会。这样看来,对华裔来说,似乎是好消息。

问题是,

时下年轻人不难知道什么是709428是因为符号好记诵,而是他们明白这些运动的意思,能够体会这几件事的意思,且和他们息息相关。如今的人从白种管道,收获千种消息,马华的施政框架,必须仔细、具有实施可能,且证实到马华的施政能力,才得以让大众信服。

文明磁场,在很多华裔看来,马华好像又实施了一个高高在上,又是小众人民获益的施政框架,与大部分小市民无关。了解与否,都没啥影响。他们看了一眼,又继续密切注意消费税的实施、燃油随市场波动、莱纳斯稀土厂等等各种民生和经济问题。这些事才能够在普罗大众的印象里深印,因为都和大家的生活有密切关系!


身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华基政党,马华所必须为华裔展现的,是诚恳。马华是否诚恳地作华裔与政府的桥梁,为华裔发言?马华是否会让框架透明化、开诚布公?是否诚恳地表明马华的实力或不力?马来西亚华人所要看到的,首先是一个诚恳的态度,则接下来一切施政框架,才能扎实并踏实实行。态度,绝对决定马华前方的道路。

Saturday 29 November 2014

检讨自己的年尾

检讨自己的年尾                               

双力

年尾了,虽然大部分人都在为自己的业绩做最后冲刺,但是更多人都已经处于放假的心情,想着去哪里玩才好呢?虽然外面市道很差,但是自己还不会饿死,储蓄了一点点钱,总要对自己好一些,不去旅行就太浪费了。但是自己是否有对这一年做一个得失检讨,看看明年可以怎么改进,因为再多的埋怨,情况也不会变好,只有行动才有改变的机会,不是吗?

年尾就考生像考完一个学期的考试而成绩出炉,总要点算一下今年的得失。而对于国家而言,总稽查司报告就是一个总结,但我对那无法想象的数字已经麻木,不是这里错漏,就是那里买错,政府在理财方面总会丢三落四,哪怕报纸再有创意,把特别错漏的数字以特别方式呈现,那都还是错漏,是纳税人的钱啊。报章记者就没有想过进行追踪跟进,错漏由谁负责?

年尾,报章媒体除了选出“本年度十大大事记”以外,似乎也没什么好做的了。创意一点的,选出了最具人文关怀的照片或人物,例如挑选出一些对人伸出援手的照片或颁发奖项给为别人无私付出的无名英雄,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了。为什么媒体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整体,张贴出自己的成绩单?例如某某课题的进展,经过某报章记者们锲而不舍地追踪下,得到不一样的成果,来年记者会继续跟进,展现一份让读者知道你为社会推动了什么的成绩单,让民众未来对你更有期盼,不是很好么?

年尾,做了两届的州反对党,马华总会长除了推出一个施政框架《文明磁场》以外,就没声没息了,连总会长自己也三缄其口。年尾了,就算让马青总团长张盛闻发文告为马华歌功颂德,总结一年成绩也好,也聊胜于无,因为现在的资讯太发达,你不保持固定的曝光率,谁来仔细看你搞什么东西?而且一份诚意十足的自我检讨成绩单,还是可以让人对你重新燃起希望与盼望的。

年尾,在国做反对党,在州做执政党的民主行动党,给人的感觉的确像新手接管公司,做了两届也还没有一个稳重的样子,常常要为伊斯兰党代表的祸从口出灭火,怎么不趁着年尾,来一份检讨自己一年过失的成绩单文告广发媒体,就算做做样子,聊胜于无。


年尾还是一个坏消息连连的时刻,东海岸大水灾、总稽查司报告等,坏消息总是“老调重弹”。我认为,为大公司制定方向的总裁、为学校订下行政目标的校长、为政党扯大旗的掌舵人、为社会把脉的报章总编辑,何不在这坏消息连连的年尾,注入一股清泉,向社会大众展现一份检讨自己的成绩单。虽然自我反省不代表一定改过,但是不懂得反省就一定不会认错改过。

政府取消燃油补贴文明之举?

政府取消燃油补贴文明之举?


早前内阁对外正式宣布,政府从2014121日起全面取消燃油补贴机制,并允许我国的燃油价格根据国际原油浮动价格来定位。这项宣布可以说对大马国人而言,是一项非常突然和震惊的宣布,因为这将意味着人民不再享有政府燃油补贴,人民在未来可能会面对添购更加便宜或更加贵的燃油情景了。

燃油补贴机制被取消,对于消费者是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这些都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并以文明的角度去观看和分析。

燃油补贴一直是政府负担中最为庞大的一项开销,但这也是人民生活中最大开销的费用,当初国际原油价格下跌时,人民就呼吁政府把燃油价格给调低。当国家燃油价格上涨时,政府就不断给予燃油补贴和继续让人民享有廉宜的燃油,人民可曾回顾起政府在国家燃油价格上涨时所面对的经济开销呢。

人民往往就是一个自私的个体,人民只会想到自己的利益,而不会去枉顾他人的付出,并把种种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这些都是一些不文明的行为。人民在赚钱的当下,可曾想过自己是否有履行作为国人的责任去缴付个人所得税,好让政府能拥有更加充足的资金去协助人民。

笔者的看法,人民往往只是顾及自己的利益,并不断要获取他人的好处,却不愿从自己所取得的好处中给予付出或贡献,人是自私的,这句形容词是显然没有说错。

人民与其在隔空开骂当下,不如通过了解马华所推出的《文明磁场》政策,从中发掘更多有利于协助改变现今窘境的方法,好让整个国家未来局势变得更加好。

国家要更加文明和进步,人民本身就不能固步自封,人民要跟随时代的进步和追求文明的演变,我们不在是哪个凡事依靠他人实施来过活的年代了,人民本身也要随着社会的改变而不断进步的。

跟随文明步伐不是简单的事情,但是这些都是视乎你本身肯不肯踏出这一步,只要你能踏出这一步,你所能的到不单是更好的文明,你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未来。采用更加文明的角度去看待这些事情,采用更文明的手法去突破这些窘境,从现在开始要做个文明的人,以文明的一面去看待世上的种种事务。

不要再继续埋怨政府的政策了,政府是你选的,当官的领袖也是你手中的一票选出来的,你再埋怨也无补于事。



多元推动打倒狭隘

多元推动打倒狭隘

韦木

种族和宗教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政治家屡试不爽的惯用伎俩,以巩固自身的政治地位又或在选举期间为捞取政治筹码。尽管各方领袖都频频呼喊停止玩弄敏感课题,但这从不曾阻止同样的纠纷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甚至一些以此为大义的领袖也曾经利用同样的手段去打压对手,却又因为大局的左右,而最终让当年的种种恩怨情仇谈出人们的记忆。

然而所谓的敏感课题是否真的那么敏感?又或是因为遭有心人事煽风点火而已?难道我们的社会对于肉类、动物、性别、语文等等课题的理解真的那么肤浅又极端?

在我国,很多的所谓敏感课题在其他国家是多么的无伤大雅,一些我们这里能掀起骂战的事情根本就不被当作一回事。

而这些在我国独有­的无为议题,经过处心积虑的玩弄和无限放大,最终被看在其他国家的眼里,是一种讽刺的笑话。事实上,我们这些老百姓从来都不太关注那些腐败政客提出的敏感课题,因为这不是真的贴身之痛,纯粹是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话题而已;要不是因为有人不停的挑起,很多无伤大雅的课题又怎么会演变到今时今日敏感地位呢?

我们向来以多元文化自居,然而在这个走向世界大同的时代里,多元文化已经不再仅此一家的事,而是未来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随着地球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种族和文化互相交融,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最高相融度的多元文化社会将有望成为全球的模范,引领世界迈向新的纪元。而首相纳吉过去几年在国际上致力推动的中庸之道将是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重要元素。

马华要透过文明磁场施政框架来协助推动首相纳吉的中庸之道实在面对着庞大的阻扰。其一,如果只是在华社里推动而已,那么一定无法获得任何成效,因为根本无法达至全民团结的目标。然而如果要推广至其他族群内,让全国上下有着一致的目标却面对着多重隔膜,而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心血才能有所眉目。


如果任何人看清了当中所涉及的时间和代价,依然能够义无反顾地去推行,那么他将能在历史上留名,更是一个值得追随的领袖。要成功达至这个目标,其实要说服的并非全国上下,而是当中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然后再透过他们把理念传达下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开明看透事务

开明看透事务



雪兰莪州宗教局充公马来文与伊班文圣经事件,引来来自不同单位的非政府组织和宗教组织的争议,而这起事件经过了将近11个月的纠纷后,雪州宗教局终于在雪州苏丹沙拉夫丁殿下见证下把圣经归还给大马圣经公会。

圣经风波中可以充分看见大马在多元文化的鼓吹下,依然残留着的保守派宗教组织的极端行为。话不多说,就让我们一起在在这起圣经遭充公的风波中,去看下朝野政党领袖所给予的回应,他们到底是采用什么态度和理念来处理这起风波吧!

首先我们先从民联开始来看民联领袖的回应。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雪州宗教局是在鼓吹民主制度的民联政府管辖下所掌管其中一个的部门,但是口口声声鼓吹民主和维护宗教自由的民联政府,在这起风波中就体现了民联不文明的一面。

民联三党领袖在这起事件中所发表的言论和立场不一,三党中的其中两党伊斯兰党和人民公正党领袖却坚持宗教局的做法是对的,然而民主行动党的领袖则是发表了有别于朋党立场的说法。

从民联三党领袖在圣经风波中所给予的回应和所采取的行动,这就完全显示了民联不文明的一面,以及民联领袖根本无法充分体现出他们所鼓吹的民主和维护宗教自由的理念。

相反的,我们可以从圣经风波中看到了国阵老大巫统在这起风波中展现了他们文明的一面,而在雪州作为反对党领袖的巫统公然也曾抨击雪州宗教局拒还圣经是违宪的行为。

由此可见,国阵成员当之间已经迎合了时代的转变,改以文明的态度来处理各项事务,而马华本身更推出了文明磁场来全面推动我国的多元文化和多元种族的特色。

笔者认为,时代不断在改变,在各种事务上所采用的处理态度,也必须迎合上时代的转变,采用适用于当下的方式来处事,而不是继续以封闭自我的态度来处事。

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民众是可以随意从网路上取得消息,而不再是那种只是听取领袖片面游说的时代了。

人民也不是要看到政治领袖继续以保守的治国模式,让国家的发展停歇下来啊!人民要的是文明领袖,并不是那些宗教极端领袖和里外说法不一的领袖啊!


文明不卖民主单

文明不卖民主单

爵士闻

早前印度国会大选,就突然冒起了一个最普通不过的“普通人党”(Aam  Aadmi Party),这个一听就觉得很普通的党,主观性而言大概成不了什么大事,没说对也没有说错,正所谓成也够普通,败也太普通。

此党创办人克利瓦尔(Arvind Kejriwal),于去年崛起为耀星,上台49天后迅速陨落,成为好景不长最佳的写照。

他之所以能够崛起,那是因为当时他代表着普罗大众,也就是绝大部分的草根人民,而绝大部分人都知道贪腐是可恨的,而这一切都是政治、经济与社会问题的根源可,于是他就喊着人民要当家,只要人民真正进入议会,很自然地就会有掌握国家的权力,那就会有机会改写印度当下的社会腐败体制,印度的天空就会变得更美好,真的是会这样吗?

克利瓦尔在成立普通党时,藉着小额捐款以及海外印度裔的资助,募得两亿卢比(约一亿台币)的基金,不到8个月后,就在印度首都新德里等地方选举中的70席里拿下28席,组成政府拿下执政大权,当时震惊了不少看衰他的人,大跌一堆人的眼镜,而这只是事实的一部分而已。

而事实的全部就是,当克利瓦尔欲想把公民监督力量放在政府系统之上,当然不会那么顺利得到大多数人利益者的同意和支持,阻挠此法桉通过,这结果不让人感到讶异,而讶异的是克利瓦尔竟然在这风口浪尖上选择辞职下台,人家还特此封他为AK49的称号,因为上台只有七七四九天,而他的解释是,为了反腐败他辞职千百次也甘心,你甘心罢了,那选民甘心吗?

虽然我国没有如此快速下台的记录,但我想去到哪里,选民的心态几乎都一样,而这共同点就是在于,我在跟你讨面包的同时,我比你跟痛恨贪污腐败。他甚至可以连面包也不要了,只要跟你拼个公道回来。

虽然印度贫富之间的悬殊有很大条的鸿沟,然而人民的文明意识已经提升了,他们要看到的是改变,除了生活经济上的改变,更渴望看得是国家政策上的改变,所以当克利瓦尔像个小朋友在玩泥沙似的轻言放弃,当地人民会有种被骗的感觉,对他的希望全落空了,自然的也就不在支持他了。

于是在2014年印度中央国会大选中,543个席次中,普通人党只赢得4席,而这一幕幕戏剧化的政治演出,就正好是一个很好的“前车”,可以让马华又或者是民联作为参考,你不把内部其文明素质提升,那你就等着被众人教训何谓文明。

最好,奉劝各位政客,面包不等当作选票,我今天把选票给你,不代表我想要从那手中得到面包,而是得到面包以外更多的东西,最好能为我们打造一个多元的文明磁场。


华社互殴不看也罢

华社互殴不看也罢

斜对面

家里有小孩子的家长都可能遇到这样的情况,特别是两个小孩都是男的,两个会为了一些东西的分配,而出现争吵的情况。“妈咪,你看哥哥,不把那样东西给我。”“我为什么要给你?那是我的,不要每次都喊妈咪。”家长可能会烦不胜烦,最后把东西给没收,然后大吼说:“吵什么吵,给我去读书!”

最近关丹中学学生是否可以考独中统考,各方人士都纷纷浑身解数,把这团水弄得越混越好。而宛如两兄弟关系的教总与董总,却好像发生在家庭里的两兄弟小风波一样,我数丑你,你数丑我,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哦,原来华教斗士真的是“外斗外行,内斗内行。”

现在两兄弟不吵了,冷战了,却跳出一个堂兄弟来捣局,也就是最近逼迫董总主席开特大的一群各州董总代表,要求署理主席邹寿汉下台。哦,董总自己内部也乱了,作为一个旁观的华裔子弟,我还能期望这些人士代表我们么?

之前你说你要做事,你想要做事,好吧,我不出声,当作默认了,你好好争取吧。结果争取不到什么,你回来向我摊摊手,说句没办法就收工了。别人看到,也误以为以后你的意见都可以代表我了,是不是这样让你觉得代表我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马华在网络上给再多人骂,好歹也出了一个施政框架《文明磁场》,说要与华社代表共商大计云云。先不要说成效,人家姿态至少摆出来了,你觉得我要找一个还在与同事吵架的侍应服务好,还是找一个准备服务我的侍应好呢?

其实兄弟打架,不看也罢。教总与董总应该好好坐下来谈。哦,不过董总自己内部应该先谈,用得了法律途径扳倒对方的,算你厉害,你来撑旗子,否则挑战派请你们乖乖闭嘴,储蓄足够的实力和子弹再说。而教总不一定要与董总同步同调,对外宣布与董总相反立场又如何,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

就算谈不妥,就先搁着,还有很多事情要两位操心。两位关心过国民型中学校长不再规定由华人担任课题没有?关心过小学课程揠苗助长了没有?关心辍学的华裔子弟未来出路了没有?关心大马教育文凭少人报读考华文没有?虽然这些都是教育部的职责,我们不能指手划脚,但是我们可以从旁引导,从旁鼓励年轻人关心热爱华语嘛,做了没有?

有句俗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有时候,跌倒也是一种智慧。在这个人心易变的年代,摆出正确的姿态很重要。不要等到华裔子弟没收对董总教总的信任,才后悔莫及。


千万不要“死在”不规范上

千万不要“死在”不规范上                                   

瞬空

曾经流传这么一个故事:老外在考汉语考试,听说出了这么一题的听力测试题目,“你的牙真好看!”“哦,那是假的。”“真的假的?”“真的。”题目问:牙是真的还是假的?各位熟悉华语的看官,相信也要思索一番才能分辨,更何况是老外们呢?语言这种东西,说不清楚,就容易让人误会。

最近《前锋报》批评陆路交通局总监依斯迈阿末所使用的言论太过通俗粗鄙,就像外籍人士如尼泊尔或孟加拉人说马来文一样,说的就是这种让人误会的情况。

我看到的这一篇新闻报道,是由《前锋报》评论总监说的话,加上《前锋报》的评语“通俗粗鄙”组成的,那让我真正好奇的是,到底依斯迈阿末说了什么,得到这样的评价?
所谓有图有真相,有影片更不用讲。上网搜寻一下,在astro awani搜寻“Operasi Cermin Gelap”就可以看到完整影片。好不容易看完了,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们的总监大人的马来文会被批评“通俗粗鄙”,实在太有爆点了!

“如果没有这些(公路上的检举)执法,我们(陆路交通局)预计迈向2020年时我国国人将有10719人死在公路上。我们做出的这些行动是要降低国人死在公路上。我们有绩效考核指标(KPI)。我们希望迈向2020时只是5358国人死在公路上。当然,这都是理论上的数据而已……”

以上是经过本人润笔过后的“比较不通俗粗鄙”版本。请各位看看口语化版本的:
“没这些执法,我们预计2020时人民死10719人在马路上。我们这么做是要降低人民死在马路上。我们有KPI,我们要20205358人死在马路上……”

影片中的记者还提问总监有关车辆安装墨镜的指南,亲爱的总监大人也需要下属提醒一下,才确保不会说错数据。难为你了,总监大人。不过,不知道总监大人是否要考虑把话说得明白一点?在此,我就不得不提醒总监说:请注意你的语言精准度。

我国有一个“马来西亚华语规范理事会”,这理事会为华语在马来西亚的使用是否规范做出修改建议,例如我们熟悉的“东马”与“西马”,该理事会建议废除这两个字眼,因为“东马西马”会让人误会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就如当年的东德与西德一样。他们建议使用“马来半岛(半岛)”以及“沙巴砂拉越(沙砂)”代替。


理事会这么一说,我也觉得有道理。可是我们身边的人,还是很熟练地使用“东马”与“西马”这两个字眼,问题又出现在哪里呢?所以,之前马华廖总会长说要壮大华族,推出施政框架《文明磁场》,说与华社代表共商大业云云,在这之前,可以帮忙推动规范华语字眼的使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