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30 March 2015

马华应借助变局,以力推力创突破

高盛(Goldman Sachs)发布了一篇关于商品价格走势的投资报告,预计一年后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会逐渐回弹、走高,但是短期内(尤其是未来三个月),大宗商品的下行风险还是非常的高,价格反弹的几率不大。按照高盛的预测,马来西亚的苦日子没这么快过去,至少要等到Q3下半季度,到Q4可能才会因为大宗商品价格的复苏而变好。

大宗商品价格的萎靡对大马造成的影响实际上不仅仅在政府的预算上,令吉汇率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就是区域表现最差的,以大马人最喜欢拿来对比的新币而言,一度下挫到1新元对2.7令吉的水平(近期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宣布将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新元才开始出现走软的迹象)。从出口商的角度而言,令吉汇率下降可能是件好事,但是对普罗大众而言,好处还没有显现,坏处可能就已经出现了(从过去的情况来看,物价的上涨基本上都走在薪资上涨的前头)。

与此同时,令吉汇率虽然是区域当中表现最为疲弱的,但是区域其他与大马竞争的市场,包括泰国、越南、印尼等,其货币也是呈现下滑的趋势(重点在于下滑的幅度较令吉下,但是相去不远),令吉的下滑不大可能对马来西亚的生产产生非常关键的支持。

在这个经济大变局下,大马的华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土著企业至少还是有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如何应付这个环境是一个大马华社面对的重大课题。在政治以及经济领域方面,华社主要的支撑是中华工商总会以及马华,但是两者从传统而言更加是代表了大型华商的利益而非中小企业,因此如何在政治以及经济领域方面为中小企业找到一个代言人是非常重要的,短期内这是一个真空。

个人比较看好马华能够接过这个棒子,为什么呢?至少马华在其内部已经发现了这是一块非常重要的领地,而且是未被好好开发的领地。马华近期推出的《文明磁场》理念中,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块。深耕中小企业对马华而言是其保留政治影响力不多的办法,而中小企业则能够借助在执政党内的马华,获取更多的资源,因为马华仍是执政党内部的重要成员,这是互利互惠的。


当然,马华要担起这个重任并不简单,至少马华领导层要对其内部进行大动员,修正党内上下的思想;对外,马华需要加强分析华裔中小企业的优势以及弱势,并且提供协助。到目前为止,我还没看到,但是希望马华能够借助这次的变局,推出一些能够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

填补大马获选亚洲最佳退休天堂美誉的不足

一直以来,基于国内政策不够透明和明确,国际竞争力不够强,甚至国民收入和汇率偏低等因素,促使我国许多技术人才不断外流。正当更多国人选择迁移至外国之际,却发现原来马来西亚在外国人眼中,可是全球最佳的退休天堂之一。

根据International Living网站在日前公布的最新全球养老国家排名,我国竟高居第四位,仅排在厄瓜多尔、巴拿马,以及墨西哥之后。该网站指,马来西亚当选亞洲最佳退休国度,在于这里的融入容易度、娱乐与设施以及低生活开销等均获得高分。

多年来,我们总是埋怨这个国家的许多不足,不满政府政策反复无常,各种固打制限制非土著的发展空间。此外,这里的工资远低许多国家,汇率偏低,教育、科技和技术竞争力不足等,促使许多专才选择离开家园。

进入全球化世纪,世界各地都在寻找专才,只要可提供丰厚的薪酬和舒适生活环境,必然可抢走这里许多人才,新加坡就是一个极佳例子。根据统计,我国有超过30万名技术人士目前在国外工作,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统计。

与朋友分享大马荣获亚洲最佳退休天堂这则新闻时,彼此均叹气了一会,然后异口同声地认同大马的确是个不错国度,只可惜政府施政不佳和贪污问题持续严重等,令国人失去信心。

说实话,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丰富资源,优美的原始环境,甚至全球少有具备多元文化背景的特点。在融合了各种元素后,更突现我国具备4大文明市场(中国、印尼、印度,以及中东)的特征,这也符合马华在最新施政框架所提到的文明磁场优势。

尽管被誉为亞洲最佳退休国度,目前还不是值得沾沾自喜的时刻,因为最佳退休国家可以诠释为宁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但也同时可解读为价格廉宜,且缺乏竞争力的国家。

有鉴于此,我们更应善用外国人欣赏我国优点的同时,补足和加强各方面的弱势和竞争力,让它也可成为全球最佳的就业国之一,而不只是退休时才想来或回归的国家。

马华在施政框架提到的五步准备,缩小贫富差距、政府财政平衡、推动城市发展、跨族群互动和扶持,以及推动国家转型,都是实现以上目标的关键因素。

行动永远是最实际的方案,政府、政党,商家和人民都拥有共同的责任,把这个国家带到更美好的未来,别再白白浪费了马来西亚得天独厚的优点。


物竞天择好时代

这个农历年,社会经济弥漫着一片不明确走向。消费税两个月后正式开跑,商家却一早忙着提升物价;随着市价浮动的汽油持续下跌,百物却没有下跌的趋向;电费宣布下调,但仅限于几个月而已;贸消部大力抨击随意起价的商家,殊不知商家的生意普遍下跌二三十个巴仙;有的公司派发数个月的花红,有的公司却拖欠员工薪水。

这到底是一个好的时期,还是坏的时期?也许正确来说,这是一个物竞天择的时期。竞争爆发的时候,人力物力经历大洗牌,每个领域都只留下合适的人和事。你的业务走向不好吗?

那么也许是时候思考一下,自己到底有什么强项?也许你的能力并不在这个领域,是时候转行,或去做些事情提升自己了;公司出现问题了?是不是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长期没有做出改变所致?

如此一来,社会上各个大小机构,个人与组织,都有机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实力,去到一个能够让自己发挥最大潜能的方位,无论对社会和个人来说,都能减低不必要的浪费,更有效,并有效率地利用社会人力与物力资源。

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去年10月提出的马华新施政框架《文明磁场》,说的就是提升我国的经济竞争力。我国身为开放型小经济体,容易受到外来因素影响,但也容易吸纳外来机会,尤其我们是一个多元文化种族的民主国家,在对外的竞争上,理论来说会更具优势。希望借此提升我国走出中等收入、成为高收入国。《文明磁场》施政框架结合各主要文明元素,即中华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马来群岛文明及现代西方文明于一身,继而将大马的多元文明优势提升为国际竞争力。但是,为什么多年以来我国都没有如邻国般在对外的竞争上获得明显成效?这是马华在执行这个施政框架时不能忽略的重要一点。

文明磁场是一个看起来朝气蓬勃的理念。大马独特的多元文化,一直是国人骄傲的文化。希望马华的《文明磁场》,真的能做出一番实际行动,以有形的方式,更深入各个阶层,鼓励并提升大马华裔的经济优势和价值。

过去一年,在各种天灾人祸的打击之下,我们已经度过了一个极度艰难的马年。来到今年,挑战肯定更加的大,竞争一定更强烈,但是不一定向去年般凄惨。如果去年是过渡期,那么,今年就是奋起的时段。


我们身处深具挑战的时代,但是不要忘记,国人的优势就是多元化,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宗教的,我们有的是平共处与和谐包容。我们要提升竞争能力,就必须发奋向上,避免不必要的纷争,也不会因为挑战而导致恶性竞争。只要秉持多年来各族和平相处的方式,从中发挥各自所长,积极地面对挑战,随时提升能力,国人势必能在竞争中获得优秀的经济发展。

建立不受岁月冲击的磁场

生在马来西亚,贯彻本土教育的华文教育的孩子们,从小被学校教育灌输“中庸”之道。人在长大后难免把中小学所念过的各种技术学问都“还给老师”。但是从小耳目熏染、被循循善诱的道德教育,却或多或少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理念和行为,这就是教育的重要性。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的国家,惟中庸可以带来和谐与融合的社会气氛。

中庸和协商一直是政府的治国方针,多年来让多元种族互相包容,互相尊敬各族的贡献,谨记往日的教训,让我们一路相安无事走到今天。过去十年,政治掀起一阵革命风,国人开始有更广阔的政治倾向。50多年来一直是本地华基政党龙头的马华公会,505大选遭受挫折。过去那一套“官方”做法好像已经不管用,人们通过各式各类的网络资讯获得“教育”,声音不在来自同一个方向,而是四方八面。不管是在野在朝,都不能不思考,过去轻易宣扬的中庸、安分、平和,是否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持续发挥能量?

马华的新领导层在接下棒子后,决定全面改革马华,其中包含思想理念和政治运动的复兴,以强化马华的政治理念和方向。马华总会长廖中莱在20141012日的马华中央代表大会上公布了《一个马来西亚文明磁场》的施政框架。这个框架的核心理念是“支持中庸协商,避免对抗对立;强化各族合作,发挥多元优势。”

中庸是数千年来中国哲学的根本理论。数千年后,中庸仍然可以在各式理念中融会贯通。它是维持一个家庭、组织、政党甚至国家的安宁之道,是不可以摒弃的文明基础。问题是,马华如果要继续使用“中庸”之道,同时又决心改革马华,两者有没有冲突?

文明磁场的详细内容,实际行动,我们局外人不得而,但是从字面宣传看来,文明磁场强化各族合作,发挥多元优势,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领域。这相信是一个全面的改革。作为一个框架,《文明磁场》仅仅提出一套理论逻辑和施政方向,马华最近也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希望能够得到华社中的有识之士和大小团体提供更多的内容意见,和建议各项计划和行动。

没错,一套完整而深入民心的政治框架,必须和社会人士链接,不仅仅是集合华社中的大小团体的意见,也可以利用日新月异的科技和各阶层人士交流,真正做到普及化。


马华是华基政党,各种政策当然无法如国家政策般惠及全国人民。但是全世界最大的华基政党之一马华可以做的是,为本地华人设立一套如中庸之道般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受岁月冲击,不怕时事变更,不管经过千山万水,仍可以让人们随时应用的一个好理念,那才叫作“磁场”。

马华新磁场

吸引力法则在很多人的信念中是真实存在的。照字面的意义,它说的是“心想事成”,即快乐的感受,会带来更多的快乐;反之,就会带来更多的不好之事和感受。在哲学的观点,它就是教人择善而从。在佛学来看,做好事,存好念,就会获得更多福报。马华去年也宣布了一个类似的施政架构“文明磁场”,提倡以马来西亚多元种族的优点,带出我们的经济优势,继而宣扬到海外。

这是马华在经过多个月的策划和讨论后,于去年1012日的马华中央代表大会上公的施政框架。这个框架的核心理念是支持中庸协商,避免对抗对立;强化各族合作,发挥多元优势。
实际内容,马华方面并没有公开宣布,但倒是沸沸扬扬地举办了多场研讨会,邀请国内商家和青年一起研讨。

马华在505大选遭受挫折,新领导层在接下棒子后决定全面改革马华,其中包含思想理念和政治运动的复兴,以强化马华的政治理念和方向。但这次的“文明磁场”是否空有其名,还是真的能够以一个强而有力的磁场、实在而可行的架构,感染我国华人,重新吸引华裔选票?到目前为止,仍看不出任何苗头。

我们处于全球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大时代,从商品和资本的自由流动,到人才跨越国界,全球范围都在移动。国与国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跨越国界,在政经文教上互相交融与合作的范围越来越高。

而我们全国最大的华基政党马华公会,这些年被一只被外界标榜为国阵的附属品,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作为。“文明磁场”听起来好正面,但是如今不管马华发出什么样的施政架构,其感染力都无法正面地蔓延到全国华人的心目中。

好的磁场,应该是易懂、易接收,且让人了解以后,心怀希望,充满阳光和干劲。文明磁场字面的意义显然新颖而生动,但是否能够成为政府单位与华人的桥梁,协助发挥华人的能力?则有待证实。

在我们父辈那一代之前,马华公会是不可动摇的人民代议士,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还是会投它一票,因为马华在独立前后,过去数十年,确实正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有着代表性的意义,那是一种带着正面的好磁场。

但是来到全球化的现代,“磁场”指的是跨国、跨思想、跨政治界限。很多以前无法启齿的民意,都毫不费力地宣扬出去。

或者,马华在找回民心与选票之前,首先要寻回的是其在华社的感染力。文明磁场对于很多华人来说并不稀罕,甚至没兴趣去了解那是什么。马来西亚华人数十年来,都是凭着自己的坚毅和努力,维持自身文化,融入马来西亚社会,兢兢业业地,成为国家的一份子。

如果,马华推出一种磁场叫做“民心磁场”,也许很多人会提供意见,不必特别召集探讨会,全民也会自动研讨。到时候,或许能够迅速打开马华的一片新磁场,散发属于马华新面貌的正能量也说不定。


Sunday 29 March 2015

对症下药控制引进外劳

过年过节,都会到茨厂街走一回,采购一些年货。可是,去年开始就较少踏足这里,身为道地吉隆坡人的笔者,是可免则免。除了塞车问题,当地太多游客和外劳,让整条唐人街变样,走在路上不是感觉到新年气氛,而是走在外国的市集里。

茨厂街面目几乎全非,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游客都是冲着这里是马来西亚的唐人街、旅游景点,慕名而来。可是,最近数年真的不难发现,外劳人数增加速度,远超过游客。

人力资源部长拿督里察烈去年杪曾言,目前国内的外劳人数,预估高达670万人。实际人数可能来得更多,因为还有偷渡的非法劳工。我国境内合法外劳至少有200万人。

不过,在这篇文里所提到的外劳,并不包含外籍专业人士。众所皆知,外劳填补国内的工作空缺,愿意接受一些本地人不愿经手的职务,同时必须承受其他人的异样眼光、倍受思乡之苦,甚至遭其他外劳欺压威胁。当然也无法忽略少数外劳引起的治安和罪案。

当然,还有不少本地人也是靠外劳吃饭。除了他们贡献劳力带动我国发展,外劳中介公司,以及提供更新准证服务的公司,如早前引起热议的MYEG公司,都是依赖源源不绝来到马来西亚求职的外劳。

在探讨推动中小工业和服务业对外扩展、吸引流失海外的大马人才之前,马华公会应该先考虑国内逐渐增加的外劳,以及减少的工作机会,不然企业如何吸引国人就职,最终一切都是外劳驱动企业发展,而非真正的华裔、巫裔或印裔。

借此机会,政府也提升最低薪金制,把整个社会的薪资层面推高,朝着高收入国的关口迈进。

企业薪资提高,国人当然也会更愿意选择在国内就业,改善人才外流问题。此外,政府或许应该开始考虑控制引进外劳,无论是合法抑或非法。在有增无减的前提下,可能有一天外劳的人数,与马来西亚主要族群的人口匹敌,不只是超越华裔。

持续引进外劳,是解决劳工市场的其中一个办法,但不是最佳方案。控制外劳涌入,或可说是有备无患。就各方面而言,应该是利多于弊的选择,更不应该有利其中一方,就可放任问题不管。


继续纠缠宗教政策,何时能搭上先进国列车?

我们总是以此为傲,引以为荣。我们都是一家人,在大马这个屋檐下,虽然你我不同种族、不同宗教,文化风俗各异,但是我们能够谐和地生活,打造百花齐放的美丽马来西亚。

我们来自不同的血脉渊源,宗教信仰不同,我们能够在同一所校园学习,我们能够一块进餐,同住一起。我们理解宗教的崇高地位不容侵犯,故此各族各宗教人民互相尊重,和睦共处。但是,长久以来,总不时传出一些创意非凡、新奇古怪,且教人啼笑皆非的的回教化政策或禁令。

日前,登嘉楼州政府宣布欲实施以运载尸体的客货车载送没有履行周五祈祷的回教徒游街。前所未有的处罚方式,我们是该赞赏其创意么?接着,登州政府又探讨要对共乘摩托车的穆斯林男女进行检举,在公众场所行为不检受取缔。再来,州政府部门近日又宣布游客衣着指南。虽然有关指南只针对穆斯林女性,但非穆斯林女性游客也将被劝告,有关指南肯定的将会影响非穆斯林公众。翌日,州政府又说,有关游客衣着指南纯属误会。何其儿戏?

我们对登州政府的回教化政策表示担忧,有关在公共场所行为不检遭取缔,其标准和范畴如何设定,执法上肯定出现偏差。登州政府的回教化政策不但导致州内穆斯林人心惶惶,也势必影响非穆斯林的的生活及权益。州政府在加强实施回教化政策的同时,必须考量非穆斯林州民的权益,严厉执行回教化政策势必对社会和经济造成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我们回头看由伊斯兰党执政的州属吉兰丹,所有新建的建筑物必须有伊斯兰教特色;广告牌上的女性模特儿必须戴头巾,包括洗发剂广告;禁止张贴女性吃雪糕的广告;限制发出售酒执照;理发师不能为异性理发;超市收银柜台分男女……还有在前方守候的伊斯兰刑事法。看看丹州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进程,您能说所谓的回教化不会影响非穆斯林,不会拖沓社会发展,国家进步?
宗教的崇高地位不容侵犯,以宗教名义推出的“古怪”政策禁令,让人敬畏,信徒更是不敢批判。但是,真的对之衷心不已,则不得而知。各宗教皆教育信徒向善向上,追求真善美。如果罔顾现今多元社会模式,而将千百年前的宗教禁令等盲目搬到现今社会,实在难以让人苟同。这对现今全球化进程的社会,更是一大障碍。

今天,马华这边厢谈谈文明磁场,即要把大马的多元文化,世俗性、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通过国家政策保存和发扬,并提升为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那边厢却在谈信徒衣着、游客衣着、男女授受不亲、宗教刑事法……真不知道何时我们才能搭上国际全球化的先进列车。

Monday 16 March 2015

对症下药控制引进外劳

过年过节,都会到茨厂街走一回,采购一些年货。可是,去年开始就较少踏足这里,身为道地吉隆坡人的笔者,是可免则免。除了塞车问题,当地太多游客和外劳,让整条唐人街变样,走在路上不是感觉到新年气氛,而是走在外国的市集里。

茨厂街面目几乎全非,也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游客都是冲着这里是马来西亚的唐人街、旅游景点,慕名而来。可是,最近数年真的不难发现,外劳人数增加速度,远超过游客。

人力资源部长拿督里察烈去年杪曾言,目前国内的外劳人数,预估高达670万人。实际人数可能来得更多,因为还有偷渡的非法劳工。我国境内合法外劳至少有200万人。

不过,在这篇文里所提到的外劳,并不包含外籍专业人士。众所皆知,外劳填补国内的工作空缺,愿意接受一些本地人不愿经手的职务,同时必须承受其他人的异样眼光、倍受思乡之苦,甚至遭其他外劳欺压威胁。当然也无法忽略少数外劳引起的治安和罪案。

当然,还有不少本地人也是靠外劳吃饭。除了他们贡献劳力带动我国发展,外劳中介公司,以及提供更新准证服务的公司,如早前引起热议的MYEG公司,都是依赖源源不绝来到马来西亚求职的外劳。

在探讨推动中小工业和服务业对外扩展、吸引流失海外的大马人才之前,马华公会应该先考虑国内逐渐增加的外劳,以及减少的工作机会,不然企业如何吸引国人就职,最终一切都是外劳驱动企业发展,而非真正的华裔、巫裔或印裔。
借此机会,政府也提升最低薪金制,把整个社会的薪资层面推高,朝着高收入国的关口迈进。

企业薪资提高,国人当然也会更愿意选择在国内就业,改善人才外流问题。此外,政府或许应该开始考虑控制引进外劳,无论是合法抑或非法。在有增无减的前提下,可能有一天外劳的人数,与马来西亚主要族群的人口匹敌,不只是超越华裔。


持续引进外劳,是解决劳工市场的其中一个办法,但不是最佳方案。控制外劳涌入,或可说是有备无患。就各方面而言,应该是利多于弊的选择,更不应该有利其中一方,就可放任问题不管。

Saturday 14 March 2015

从杯葛论看奸商的刻板印象

农业与农机工业部部长依斯迈沙比里口中提出杯葛华商论,震惊整个华社。不讨论这位尊贵部长的言论是否正确,是否符合经过几十年新经济政策洗礼的马来西亚商业界,这位尊贵部长的言论其实带出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那就是马来西亚的商业是由华人所控制的,所以物价的变动是因为华人太过奸诈,不体恤善良的马来西亚人民(按照部长最开始的说法,应该是指马来人)。

不管这位部长之后一直否认他持种族的态度,他不过是在声讨那些不降价的奸商,只不过华裔占奸商的比率比较大而已。这种利用刻板印象挑起仇恨的言论在现今的政坛是非常廉价, 但是非常有效的捞起政治筹码的行动。

这里不讨论依斯迈的言论合理不合理,商家是否应该要调降价格,最为重要的是他提出的这番言论。回望差不多一个世纪前,当时希特勒为了夺取德国的政权,他就把矛头指向当时在德国经济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的犹太人。希特勒把德国的经济崩溃,高通货膨胀等等的经济问题,一股脑的推给犹太人,鼓吹犹太小偷,偷走善良德国民众的面包。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只要对二战历史有一点了解的人都知道。

经过惨烈的二战后,大家都认为类似的仇恨言论应该会逐渐的消失,但是通过这种方式盗取选票/政治资本真的是太容易了(不需要任何建设性的政策,不需要任何有效的行动),因此从前两届选举国阵面对重重压力之后,类似的言论就不断的涌现。甚至出现类似外包的情况,也就是把发表类似言论外包给某非政府组织,然后利用这些非政府组织发表执政党不大方面发表的言论。

这是我对马华发表的文明磁场,鼓吹合作的理念刚到欣慰的原因。不管在怎么讨厌马华,选民们(尤其是华裔选民)需要知道,马华、民政、国大党等的政党,在国阵内部天生就具有反对单元种族主义的倾向。在其他国阵内部成员党面对仇恨言论除了开记者招待会,说两句无关痛痒的谴责言论,马华至少还提出了一个可能有效的施政框架,这是十分的难能可贵的。

我们需要知道,仇恨的滋长速度是非常快速的,非常容易就茁壮成长,但是互相的宽容、谅解却要非常长的时间,花费非常大的精力才能够达成的。无论马华的文明磁场能不能够成功,这至少代表了马华采取了行动,并且也准备好要开始行动了。


Friday 13 March 2015

文明磁场:马华的华丽逆袭,还是临死悲鸣?

文明磁场,就是通过利用多元种族,制造国际竞争优势的政策。这项政策能带来的国际竞争优势。

这次探讨的是,文明磁场在马华政治博弈中扮演的角色。

 1)先看马华现今的政治定位。 总所周知,308以后,跨种族思维成为马来西亚政治的主旋律。在这个大趋势下,马华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马华从04年的31个国会议席,猛跌至30815个国会议席,在505 更是只剩下7个国会议席。其一原因,就是在跨种族思维地下,种族性政党逐渐失去其政治价值,因此如果马华继续诸如,我们代表华人进阁有人在朝好办事,这种逆趋势而为的种族论述,结果只有淘汰一途。而我认为,文明磁场如果使用得当,将会是马华在绝境中的华丽逆袭!!

2)马华怎样采用文明磁场逆袭? 很简单,我们不妨想想,民联一直以来为大家勾画的未来景象是什么?我们要共同创建,一个种族间没有猜忌,携手共荣 ,一起追求进步的文明国都。马华这时候,再说什么代表华人入阁,只会让人感觉到充满种族性的狭隘,与低层次。 相反,如果马华借用文明磁场的论述,拉高其政党价值,将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如下)

【其实我们也是想创建一个种族间没有猜忌,携手共荣的进步国度。但是如何做到呢?这是民联一直欠缺的答案。而我们告诉大家,答案就是文明磁场】 【文明磁场,将多元种族优势,转化成国际竞争优势,各个种族之间就会理解到,保护别族的文化产物,别族的语言,实际上就是在保护国家的利益。利益一致,自然能够团结一致。】

【其实,我们和民联目标是一致的,大家都是想要种族的团结一致,但是民联希望仰赖的是人民的醒觉与顿悟,而我们的方式是通过建构共同的利益基础,到底何者更稳固,更可靠,大家自行选择吧。】

3)结果到底是漂亮逆袭?还是临死悲鸣?
以上的政治论述,以小弟愚见,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是马华的一次漂亮逆袭,更是政党的重新定位。但是如果这次的文明磁场政策,又是再一次的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我相信这将会是马华最后一次的临死哀鸣。
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到底是漂亮逆袭,还是临死悲鸣?时间将会见证一切,而作为选民的我们也应当给予马华一个机会放手一搏。


全球化与信息化时代的挑战与机会

我是一位讲师。每天的生活依照上课时间转动,以致我常常忘了,我的生活是多么的全球化、城市化、和信息化。早上躺在床上睡眼惺忪打开中国制造的手机,查看今天的上课及预约时间表。

然后拿起日本牌子的牙刷,沾上美国牌子的牙膏,仔细刷牙。接着混合瑞士的即溶咖啡、马来西亚的糖、纽西兰的奶粉,泡一杯提神醒脑的热饮。因为城中的房价实在超出我所能负担的范围,我只能在城郊买房。结果我六点前就必须出发,在已经相当拥挤的路上龟速前进。来回40公里的路程,一天耗费两个小时以上时间。最有效率和学生沟通的方法是用脸书,课件和紧急通知,上载后的10秒内一定有学生按赞以示收到。

卢德(Luddite)主义派的英国工人在十九世纪的机械工业革命初期,捣毁纺织机器,理由是节省人力的机械会让工人们失业。那是第一个机器时代,机器还是由人手操作。工作并没有完全消失,反而,人们的生活质量却大大的提升。因为可以大量生产,日用品变得便宜了;原来被压榨的童工可以上学了;本来过劳的工人轻松了。进入第二个机器时代,有了会自我学习提升的智能机器;例如无人驾驶的飞机和汽车、会诊断疾病的电脑仪器。让讲师们心惊胆跳的是,世界名牌大学将著名学者的教课影片让大家免费下载。于是现在轮到专业人士担心失业的问题了。

让人担忧的现象背后,还是有人做出了正面的预测。第一,制造业将回流到富裕国家。当马来西亚制造商为了最低薪金政策拉高生产成本,而考虑在低劳力成本国家设厂的时候,欧美富裕国家的企业却开始把一些生产线从低薪酬国家迁回本土。原因是先进的机器可以取代工人, 劳力成本的比重减低了。普华永道管理咨询公司
PricewaterhouseCoopers)的调查显示384家欧元区企业当中,有一半表示今年准备迁回部分制造业务;三分之二在过去一年已经实施了回迁。第二,高级专业技能的经济优势将大幅度减少。当电脑和机器可以代替医生和讲师,他们和普通工人的薪酬差别将变得更小。


另外在2014年,全球3140岁以下的年轻亿万富豪,有十四位靠传承家族企业致富,十七位白手起家。当中,有两位经营全球资金管理、两家购物平台,两家娱乐平台,一家摄影设备,其他都和信息科技有关。他们都从信息时代受益,而且成功带动全球化步伐。在这个时代,虽然就业机会被机器分薄了,但是创业变得更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政府应该专注于提升青年和大专生的就业和创业优势,及为妇女提供就业和创业培训。希望马华的文明磁场施政框架可以协助业者和相关政府部门协调,促进和官联公司合作,让创业者更容易获得成功。

Thursday 12 March 2015

请让我看见一个有实际内容的「文明磁场」

马华公会,一个代表我国华人的单一种族政党,在经历了308505大选中的惨败後,在普罗百姓的眼中,看见的似乎是一个在垂死挣扎的政党。
这个政党拥有65年的历史,它参与了大马的独立,为华人争取大马的公民权,在大马独立史中,是一个不可获取的名词,但如今它却被不少人冷眼旁观,甚至被敌对阵营称之为「巫统的应声蟲」。
我是一个80後的小伙子,我没有见證过独立,没有经历过513事件,对马华的认识是从课本上读来的,但如今我眼前所看到的马华,却已经是失去辉煌,剩下一直在说「要改变、转型」、「已经痛定思痛」等口号的马华。
仅是喊喊口号,说说愿景已经是不足够了,我们需要的,是看到马华真正拿出实际行动,作出改变。数周前,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宣佈马华要落实一个名为「文明磁场」的施政框架,全面协助华裔同胞,重新建构华裔的经济实力,务必把华裔优势及诉求融入国家的主流政策。

我记得,马华在数个月前才推介了一个「团结势更强」的计划,是在其新领导层诞生后的一系列转型计划,只可惜这计划我还没有听到任何实际活动、政策、方针,也还不知道有什麽显著的进展,现在又多了一个「文明磁场」。

或者,有没有人来告诉我,这「文明磁场」是否属於「团结势更强」下的一项长期计划呢?
由於这个「文明磁场」的施政框架内容还没有详细的公佈,我姑且不论其内容,但是其目标却是令我感兴趣的,因为重建华裔的经济实力,将华裔的优势及诉求融入国家的主流政策内,不是容易之事,更非一朝一夕就能落实的。

这项「文明磁场」让我即期待又担心,期待的是它能提出什麽样的实质计划,担心的当然是它会否只剩下空壳的计划,尤其这相信是一项长期且艰难的计划,若没有坚持的去进行,其目标恐怕难以实现。

要知道,马华欲重新取回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不是依靠这政党的领导层出来说几句话就可以的,而是真的要取出毅力和恒心,愿意默默耕耘,为人民,尤其是华裔争取最大幅度的权益,才是唯一的方法。切记,做了才说远比说了才做更得人心。

不过,令我感到刮目相看的,是马华有勇气提出要协助华裔中小型工业和服务业获得政府的肯定和配合,因这间接承认华裔中小型工业和服务业过去确实少了政府的配合,令不少华商纷纷感到不满,进而将选票投给了反对党。

如今,既然马华认清了这个问题,我衷心希望马华能提出实际且有效的政策和方法,令问题得以解决,让华商在我国的经商路上更顺畅,为协助我国取得更大的经济成果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就让大家静待这「文明磁场」的内容公佈吧!



Wednesday 11 March 2015

等待马华和华社跨过“门槛”

目前我国,华人政党、利益团体及华人社会存在转变中的第三种意识形态,即华人的公民意识出现。

我国社会的共同观念与利益认同之发生转变,乃来自各州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程度不一,形成不同的城乡型态,即城市、半城乡和乡村。由于彼此差异化发展使到居民对社区怀有感情及认同,尤其城市市民在某程度上超越了种族身份认同。此情此景的华人也从传统的意识形态偏向了多元属性认同的发展。所谓多元属性认同是富含环境意识、社区意识和公民意识等。

在传统的意识形态下,华人以争取华人教育、语文和政治地位为目标,但也因为历史遗留下的包袱,造成了左派与右派不断的斗争。现今在左右派之外的第三种意识已从城市向乡区延伸,他们在各项诉求上不只是为华人争取利益,更为阶层争取平等,如“保卫双溪毛濡麻风病院”、“保卫茨厂街”及“关丹反稀土”等。

马华公会是最早代表华人的政党,见证了上述华人认同的转型。其自身也在朝向改变方针以稳固在华社的地位。马华在《文明磁场》施政纲要上的经济策略乃提倡包容多元文化以及保留各种生活方式为施政主轴。然而,马华必然也会引起很多人的疑惑:如果马华政治包含了各族群的利益还能代表华社吗?

这个问题将成为华社跨出去的“门槛”。


社会正在面临融合经济与文明的进程,华人社会也未能幸免,而此时华社应接受包容多元属性的社会,让各文化文明都得以保留,华社的传统才能在融合社会中得到传承。既然如此,我们应抱持正面态度看待马华如何跨过门槛,实现华人社会转型成公民社会。所谓公民社会,是超越种族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