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2 November 2017

新增10所华小是苦是甜

马来西亚史上新增华小最多的一次,是先苦后甜的守候成果,还是先甜后苦的蜜糖大派送?
教育部长拿督斯里马哈兹尔卡在1026日宣布政府批准兴建10所新华小以及搬迁6所微型华小。姑且不去评论政府在这个关节做出这项宣布的背后深意,这可是华社近年来难得的好消息之一。当然这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决定的事,而是朝野华基政党马华向政府建议后,经过整年斟酌、考量、计划和分析,才有的定论。
新增华小,是为了应付华人人口稠密地区的需求。其中,华人人口较聚集的雪州和柔佛州,将分别有5所新华小。搬迁微型华小,是为了整合在郊区的学生稀少的华小。

多元教育政策是我国政府多年以来所秉持的,三大种族的都有其源流小学,在东南亚甚至整个区域来说是独特的。

只是每件好事,都有会各持己见的后续。我国人口增加,华人的人口也如是,新增小学是必然的需求。然而,当建设正式开展后,牵涉到不同的地区、州属和地方政府,想必又会引起各种阻扰和纷扰。好事也会变成麻烦事。

再加上大家对华小的期待不一,对政府教育制度的观点各异,例如华小的素质、师资来源、拨款多寡、经费足不足够、由谁买单,等等,都是所能设想到的后续疑问,也是执行这项任务的单位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此外,有些华人会质疑,兴建更多华小,与提升华人福祉有什么关系?很久以来,华小和华人一样,一直被标签着刻苦压力沉重的个性 -- 书包课业沉重、老师校长着重成绩、学生一到考试就压力重重,缺乏智能和体能的平衡培养。导致越来越多有经济能力的华裔家长,本身都不把孩子送往华小,而是宁愿支付更多学费,把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就读。另一个原因是,国立小学的考试制度和课程纲要,甚至语文媒介都几次修改,让很多家长失去信心。如果新增华小被喻为是大选前的糖果,那么,对很一部分华裔来说,这些糖果其实都不符合他们的胃口。

不过事实是,教育一直是华裔家庭最关注的部分,对那些关心华社、对华文教育仍有热情的大部分华人来说,新增华小,对于后代的福祉、延续华人文化和教育,关系重大。


10所新华小,的确是令人耸动的字眼。无可否认,无论前情和后续如何,政府这次宣布的小学,是让华小的密度有整合和调整的好机会。那些让家长们挤爆头彻夜去报名的热门华小,可以有喘息的空间,能够缓和人数众多的班级,平衡每个班级人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的恰当关注,提升学习素质,也减轻师长的压力。重要的是,新小学能让各个学校有良性的发展,而不只是看着成绩竞争和烦恼拨款。在这方面来看,这是个大好的事。有异议的部分,有待华基政党、以及各个相关单位努力去执行和面对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