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时,也意味着经济发展遇到瓶颈,政策改革将无可避免,经济转型执行方案(ETP)可视为我国经济的改革关键,至于成效如何,还需要时间考验。
而一个政党在全国选举中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挫败时,反映出人民对该政党失去信赖,马华在大选中的失败也显示出该党需要进行更全面性的策略和方针改革。
由马华公会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提倡的“文明磁场”施政框架,期望通过马来西亚的多元化生活方式,配合国家政策,协助华裔和华商提升竞争力
。
这一个框架点出了华裔所面对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官民合作,强化跨族群合作,从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马华或许期望通过这个框架来改变华裔对该党的信心和信赖。
但,要如何和怎样兑现框架中所提到种种挑战和策略,才是最艰难的过程,要达成框架内所提到的六项成果,谈何容易?
倘若执行不当,一切就会沦为空谈,最终只会加深华裔对该党的不信任。
单从该框架内容切入,无论是所提及的四大文明磁场、跨族群合作、劳资,青年和妇女三大推动力量、极端主义阻碍,还是经济转型等课题,都是许多人知晓,却没有去采取行动的现象。
许多华裔或华商不是不了解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优势,却基于种种因素,如族群之间的文化差异,生活圈子各异,甚至一些种族主义障碍,而无法善用此优势。
这不是单一种族不付诸于行动就可解决的问题,跨族群合作强调各种族互相合作,这需要彼此之间的体谅和放下成见。
马华在推行这个框架时,更应设想如何与其它族群政党达成共识,不然最终一切只会徒劳无功。
此外,去年全国大选后,大部分华裔对马华的信心都创下历来新低,单凭这个框架,华裔是否会就此买帐?
马华要有效执行这个框架,不在于它描述得多么地仔细和切入点有多准,而是如何在已失去华裔信任下,达成框架内所提到的种种目标,并真正地协助到华裔提升竞争力和生活素质,不管是在商业,经济,教育,还是文化上。
再好的概念和框架,也需要多方互相配合,通过有针对和策略性的执行方针与行动,让更多华裔深入了解所面对的挑战和所拥有的优势,才可有效地执行。
这不是开办一些讲座,探访社区,甚至提供拨款给华裔或华商,就能够兑现的目标,它需要深入了解华裔真正所需,通过实际行动与互动,从基础灌输和协助,一步步达成目标。
如果推行了框架后却不付诸于行动,那么,这个框架也等于没做一样,它不应该只是一个认识的过程,而必须是一个行动的过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